獵頭:候選人為什么不理我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4-03 作者:ISK
一、候選人為啥不愿意理獵頭?
1、跟獵頭的溝通沒有營養(yǎng),既不懂自己的專業(yè),又問啥都不知道。誰愿意跟這樣的獵頭聊呢。
2、千篇一律的開場白:你考慮機會嗎?你想換工作嗎?我這兒有幾個職位給你介紹一下。10個獵頭中,至少有7個是這樣的開場白。剛開始的幾個,還有點新鮮勁,也許還愿意聊兩句,但如果都是這樣,誰還有興趣一個一個地聊下去。這跟騷擾電話有什么區(qū)別?
3、某些獵頭從業(yè)者整體素質不高,給候選人造成了一種既定的不好印象。久而久之,他就覺得所有的獵頭都不過如此了,就是一群做著中介工作的職位販子。那么,他的態(tài)度也就相應固化了。在這種大環(huán)境下,即使你是一個專業(yè)的有含金量的獵頭,也不免受到這種負面印象的影響,造成電話掛斷率居高不下;
4、想讓候選人從這么多的近似于騷擾電話中判別出個別的有營養(yǎng)的獵頭顧問,確實難度有點高,有點強人所難。我們不能怪候選人不近人情;
二、關于找人的三重境界
分析完候選人為啥不愿意搭理獵頭,下面肯定就要著手解決這個問題。但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還是先回到獵頭找人這個話題。
獵頭找人,不是簡單的找到人,不能一概而論,而是可以分為幾重境界。
1、境界一:找到人
所謂“找到人”,只要我們有了候選人的名字和聯(lián)系方式,就算是找到了。你通過電話,或者微信,能夠觸達到對方,讓對方知曉你的意圖,是這一重境界的基本含義。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,發(fā)達的通訊手段,讓“找到人”變得比原來要簡單許多。獵頭手中都有各式各樣的通訊錄,不管是多老還是多新,上面都陳列著無數(shù)的人名和電話,只要電話是通的,找到人的境界就算是達到了。其他如脈脈、LinkedIn、微信、簡歷庫等等,都可以讓你輕易地觸達到你想要找到的人。但獵頭們都知道,這種“找到”和“觸達”往往什么都不意味著,僅僅是萬里長征第一步,要想完成推薦、面試和成單,就還要往下進階。
2、境界二:勾搭上
候選人接到你的電話,看了你發(fā)的郵件,給出自己的簡歷,并同意了你的推薦,答應去面試,這表明你們之間建立了初步的信任,算是“勾搭上了”。
但這種信任的基礎是很薄弱的,他很有可能答應的面試臨時變卦了,放了你的鴿子,讓你在客戶那邊無法交代,客戶也會因此質疑你對于候選人的掌控力;又或者,也推薦了,也面試了,面試也過了,Offer也發(fā)了,但候選人拒了,讓你所有的努力都徒勞無功。
由此可見,僅僅有“勾搭上”還是遠遠不夠的,我們還要往下進階。
3、境界三:勾搭住
這一重境界主要是指獵頭對于候選人在職業(yè)選擇上的影響力。我們無法求全責備地要求候選人完全聽從你的建議,但他至少可以考慮你的意見,采信你的某些分析和行業(yè)信息行業(yè)數(shù)據(jù)。
#候選人典型的語境有#
A、我該怎么跟對方提薪資要求?
B、離職不好提啊,你有啥主意?
C、我手里還有三個Offer,你幫我分析分析該咋選?
D、這樣的經濟大環(huán)境,我去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好不好?
E、對方好像給不到VP的Title,我該強求嗎?
F、你幫我了解一下對方的老大到底是個什么風格?
G、這個商業(yè)模式靠譜嗎?我咋覺得有點懸呢?
H、等等等等.........
乃至于入職之后,候選人如果還能時不時地跟你探討他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,這個獵頭就是一個職業(yè)顧問了,和候選人之間也是一種朋友兼工作的關系。這就是“勾搭住”這重境界的基本含義。
三、關于三重找人境界的候選人視角
假設這是一個“色藝雙絕、品貌俱佳”的bling-bling候選人。
能“找到”他的獵頭,應該不會少于50。但這對于他來講,不過是過眼云煙,過江之鯽,候選人啥印象都不會留下。
能“勾搭上”他的獵頭,給份簡歷,約個面試,應該就很難超過10個了。這些獵頭,他可能只是有個模糊的印象,多數(shù)時候,他都不大會記得你的名字。
能“勾搭住”的獵頭,吃過飯,泡過茶,吐過槽,深度交流過,咨詢過意見,時不時一起聚聚的,大致可能也就是1-2個了。
于是大家可以看看,所謂獵頭“找到人”,對于候選人來說,你就是要完成這個從50到10,再到1或者2的漏斗轉化。你要從他身邊圍著他的眾多獵頭中脫穎而出,從那個籍籍無名的某某某,成功地進入到他的手機通訊錄中,成為那個遇到職場問題就可以想到的為數(shù)不多的幾個朋友之一。
這才是我們一直所說的獵頭“找到人”的精髓。
那么,我們怎么才能實現(xiàn)這樣的轉化呢?
#候選人最希望從獵頭這里得到什么?#
A、有關目標職位的詳細信息;
B、幫助協(xié)調面試、反饋、Offer談判等流程,充分發(fā)揮第三方的緩沖優(yōu)勢;
C、候選人希望獵頭是招聘領域的專業(yè)人士,在諸如背調、離職辦理、競業(yè)禁止、入職安排等方面提供專業(yè)意見和建議;
D、他們認為獵頭見多識廣,所以希望從獵頭身上了解市場行情和行業(yè)信息;
E、對于更為資深的獵頭,候選人希望幫助自己分析優(yōu)劣勢、成長路徑、未來規(guī)劃等,提供切實可行的職業(yè)指導;
F、對于候選人來說,自己的同學朋友同事雖然可靠,但他們所能提供的職業(yè)機會畢竟有限,肯定不如獵頭手中的職位眾多。這是獵頭的一大優(yōu)勢。
四、必殺技一:了解你手中所做的職位
是的,你沒看錯,就是這么簡單。
就某一職位,回答下面的16個問題。如果能夠回答清楚,這第一個必殺技就到手了。
1、清晰的職位人才畫像
1)教育背景,了解明確的下限要求,以及令HR感到舒服的要求;
2)工作背景及年限,同樣了解明確的下限要求,以及令HR更愿意考慮的要求;
3)年齡要求
4)具體做過什么,達到什么程度的要求;
2、目標公司清晰可羅列
3、薪資范圍:包括基本薪資,多少個月,浮動薪資,股票期權等;
4、面試流程。面試官都有誰,最好了解一下面試官的風格和背景,有無筆試,每一輪的面試等待周期;
5、剩余HC數(shù)
6、明確的JD
7、工作時長
8、工作地點,有無出差,如果出差,大致比例;
9、在內部的職級,以及對標外部的職級;
10、什么時候要求到崗,還是常年Open;
11、為什么產生這個職位;
五、必殺技二:了解你的候選人
1、目前的工作
1)公司—部門—具體職位—職級
2)來多久了
3)主要做什么工作,負責什么項目,解決什么問題;
4)主要的業(yè)績是什么?
5)匯報對象
6)下屬團隊的規(guī)模(如果有的話)
7)具體地址
2、求職意向
1)最想去到什么樣的公司,為什么?
2)什么樣的公司是肯定不去的,為什么?
3)最想做哪些細分領域的什么樣的工作方向,詳細描述;
4)職位的要求
5)職級的要求
6)帶團隊的要求
7)工作強度和加班的承受區(qū)間
3、離職動機
1)現(xiàn)在的工作讓你滿意的是哪些方面?
2)現(xiàn)在的工作讓你最不滿意的是哪些方面?為什么?
3)有沒有非走不可的原因,如果有,最主要的一個是什么?
4)現(xiàn)在的公司對你做出怎樣的挽留,你就不會走了?
4、有關薪資
1)現(xiàn)有薪資,多少月薪,能拿多少個月,有無獎金,期權多少;
2)期望薪資的漲幅是多少?為什么是這樣的漲幅?
3)家庭具體的支出壓力
5、求職過程
1)什么時候開始看機會的?
2)拿到了多少面試,多少Offer?
3)拒了多少Offer,為什么拒?
6、家庭住址,交通方式,以及可接受的通勤時間(上限和舒服區(qū)域);
7、家庭情況,婚育,孩子大小,如果未婚且有固定朋友,什么時候結婚;
8、可面試時間;
9、可到崗時間,從接受Offer到正式離職需要多長時間。
六、必殺技三:解讀候選人的職業(yè)
1、年薪30萬、50萬、80萬、120萬、200萬的候選人在能力上最重要的三個區(qū)別是什么?在工作成果上最重要的三個區(qū)別是什么?
2、詳細描述本行業(yè)內5家標桿公司的職級體系,各職級對應的薪資、核心崗位要求,不同職級的核心要求有什么不同?定級與調級的流程、周期、提名人、審核人、通過比例等。比如阿里的P5-P10,騰訊的2-3到4-1;
3、本Desk候選人最青睞的5家公司是哪些?為什么受到追捧?從薪資、雇主品牌、專業(yè)氛圍、人員素質、發(fā)展空間、內部文化等方面進行闡述;
4、本Desk內候選人面試時,在考察專業(yè)能力時,5個最常出現(xiàn)的核心問題分別是什么?
5、說出本Desk內5個行業(yè)頂級大牛的詳細經歷;
6、本Desk內,最有影響力的:
1)5個微信公眾號
2)培訓機構
3)知乎、頭條、得到、微博等媒體上的專欄
4)專業(yè)論壇
5)行業(yè)會議(舉辦時間,從什么渠道可以得知會議的信息)
7、本Desk內候選人,典型的一天以及一周的工作安排是怎樣的?列出詳細的清單;
8、本Desk內候選人,在市場上最值錢的三個能力分別是什么?為什么這些能力值錢?如何有效獲得這些能力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候選人不易,獵頭也不易,且獵且珍惜!
*版權聲明:本文轉自:精英獵頭學堂,本公眾號推送文章非商業(yè)用途,若涉及版權問題,煩請原作者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處理,謝謝!